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3月28日,中国海油和法国道达尔能源达成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交易,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4月26日,阿根廷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进口商品。
(相关资料图)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有哪些?结合海外市场历史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中信证券崔嵘团队于4月19日发布题为《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的研究报告,盘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复盘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可借鉴意义和未来的主要聚焦点。
结合日元和马克的国际化经验,中信证券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通过稳健发展和渐进改革以推进保持币值稳定则更加重要,短期内应重点关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双向交互和人民币锚定重点资源品种能力的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现状:小步快跑,任重道远
根据央行数据,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居全球第五位,上升势头明显,在官方储备、跨境收付和外汇交易方面进展显著,但在国际信贷、离岸资产和跨境贸易计价方面则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价值储藏方面,官方外汇储备占比逼近3%,私人部门仍需加强。官方储备提升明显,结合IMF数据,人民币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占比逼近3%,SDR权重上升至12.28%;私人部门人民币国际地位仍然较低。
交易媒介方面,跨境收付份额升至第四,外汇交易业务位居第五。结合央行数据,人民币跨境收付份额升至第四,近年来经常项目实现收益快速增长,中国不断加大对外投资,逐渐改变跨境人民币收付结构,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近期资金流动逐渐转暖;外汇交易方面,2022年人民币收付双向外汇交易占全球总收付规模的比重约为7%,进步显著。
计价能力方面,支持外贸人民币结算的国家较多,但占比依然较低。从外贸和国际债券本币计价角度来看,尽管支持人民币结算的国家较多,但目前以人民币结算的外贸金额占比仍偏低。
此外,结合各国/地区与我国经济关联度和人民币计价的进展,中信证券认为我国经济和人民币定价大宗商品的能力排序为:黑色系>工业金属>能源>贵金属。
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人民币国际化仍需静待花开
中信证券梳理了日元和马克的国际化道路,发现二者国际化有共同的国际背景,但选择的路径和最终的结果不同。
根据日元和马克的经验,中信证券判断,短期内由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升值幅度或不大,人民币币值或仍保持稳定,长周期上人民币或持续升值。以史为鉴,稳健发展和渐进推进改革保持币值稳定更加重要。
中信证券认为,重点聚焦提升经济实力和金融监管与汇率放开的再平衡。人民币国际化中应重点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外贸竞争力;协调货币与汇率政策,维持币值稳定;坚持审慎、渐进式的金融改革;加强资本账户管控,防止资产泡沫,并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和货币合作。
关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双向交互和人民币对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边际提升
中信证券表示,尽管中长期人民币升值趋势较为确定,但短期内人民币受益于国际化进程而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国际化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中信证券,作者:崔嵘、李翀,原文标题:《德国马克、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
崔嵘持证编号:S1010517040001
李翀持证编号:S1010522100001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